新上任的醫務衞生局副局長范婉雯指,希望善用家庭醫學專科經驗,跟進基層醫療發展。對於慢病共治計劃參與的家庭醫生佔全港數目只有約兩成,她表示日後會跟進基層醫療發展,希望逐步增加家庭醫生的數目。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亦表示,正調整家庭醫學門診服務,會調配人手,務求令供求配合。




剛上任一星期的醫務衞生局副局長范婉雯在電台節目上表示,已經融入新團隊,會善用自己家庭醫學專科經驗,跟進基層醫療發展。范婉雯說:「電腦系統配合,因為我們想把所有市民、參與計劃的醫生,把他的記錄放在一套醫療系統裡面。這些都是對以前來說是沒有做過的,所以他們一直加入這些就很好。我們一直都有優化這個系統,所以在這裡,我們希望給予多些支援醫生,他的參與會越來越增加,有信心接下來會多做推廣。」
范婉雯又說:「醫衞局為各方面訂立了很多政策和目標,包括醫療體制的定位改革、人才人力的培訓、增加,各方面工作如火如荼;簡單來說,我們會全力和局長一起推動所有醫療政策。我以前本身是家庭醫學專科,衞生署的工作經驗比較多,在推動基層醫療的發展,我想我是責無旁貸,都是比較熟悉和會盡力去做。」
社區藥房計劃將於明年第四季推出,初步會以試點形式進行。出席同一節目的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,正與業界商討試點安排,目前反應理想。盧寵茂說:「我們初步目標是十八區每區有五、六間,但當然每個區有它的特點,某些區可能藥房比較多,而一些連鎖藥房,在這一方面走得比較快一點。但我們的目標都是,哪裡能夠先做到,就可能做試點,不排除我們在某些區做試點。」
早前兒童醫院耳鼻喉專科因人手不足而暫停服務。盧寵茂認為,目前人手已經出現正增長,但仍要考慮人手分配,確保兒童醫院的服務不受影響。至於急症室的診症時間問題,會檢視是否可以繼續調整,盧寵茂強調,半夜如有急症,市民當然可選擇到急症室,但是否需要安排通宵人員在門診應付輕症,當局要做好平衡,善用醫護人手。